
一說起給老舊小區(qū)安裝普寧鋼架電梯,似乎阻力來自一層和二層的住戶,于是低層住戶承受著很大的道德壓力。但是,如果仔細分析一下,按照公平、公正的原則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當中存在著較大的不公。如果能妥善解決不公,電梯安裝就不是難事。
眾所周知,經(jīng)過多年的住房改革,住房已基本市場化,成為百姓的私有財產(chǎn)。政府補貼的電梯安裝后,高層住戶不僅獲得了出行便利,私有房產(chǎn)也得到了大幅升值。以北京為例,如果是在單價十萬以上的二環(huán)核心區(qū),一套房的升值幅度從幾十萬到上百萬,等于政府送給了高層住戶一個大禮包。低層住戶呢,不僅得不到大禮包,電梯的安裝還會帶來采光、通風、噪音等影響,這些影響會使房產(chǎn)貶值。在這個巨大的利益差距面前,僅靠“發(fā)揚道德”是行不通的。
面對利益的重新分配,最重要的是實現(xiàn)公平、公正,貫徹執(zhí)行“讓改革發(fā)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”的方針,做到人人都是獲益者,人人都有獲得感,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。而從公平、公正的原則出發(fā),應該首先考慮對低層住戶的補償。我國憲法已明確了對合法私有產(chǎn)權的保護,在涉及公眾利益的拆遷問題上,要求與拆遷戶先談補償方案,如果不談補償就強拆,那是違法的。
同樣,不與低層住戶談補償就強安電梯也是違法的。實際上,只要補償方案合理,絕大多數(shù)低層住戶是通情達理的,就像現(xiàn)在很多地方搞拆遷,由于對拆遷戶的補償公平到位,釘子戶就寥寥無幾了。
給老舊小區(qū)安電梯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由歷史原因、社會發(fā)展、需求增加帶來的問題,但一部分人的改善性需求與另一部分人并不兼容,甚至是矛盾的。解決這一問題,必然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。政府補貼安電梯這一民生工程的本質特征,就是利益調整和利益分配問題,也是政府資源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時,應當如何配置的問題。
面對這一問題,最重要的就是公平、公正。在這一調整中一些人看到了為高層住戶解憂,而忽視了低層住戶受損,于是一味呼吁低層要“高風亮節(jié)”。在這樣的語境下,已經(jīng)分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了,導致在這場利益調整中偏向了一方。